“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读书角”举办第3期活动

2018-10-21

2018年10月15日下午14时30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读书角”举办第3期活动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国际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是本院教务长、研究生导师能进法师以及2016级、2018级全体研究生共计十余人。第3期读书角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天显师做关于《浅谈帝王与佛教—以<隋唐佛教史稿>为中心》的读书报告,由研究生传云师担任主持人,研究生导师能进法师担任评议嘉宾。此次读书角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报告环节、讨论环节、评议环节。

主持人传云师表示,非常荣幸地能够邀请到本院教务长能进法师莅临读书角指导交流。同时真诚地感谢应邀来参加读书角的各位研究生。对于本次主题演讲,传云师介绍其研究探讨的必要性:第一,谈起隋唐佛教的发展,在众多史学家眼中是研究的焦点,更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那么问题来了,从“整体佛教”的视角来看,隋唐佛教的盛行,是历史的必然吗?第二,而在隋唐佛教中,起到“关键先生”的就是帝王,依据道安大师所言“弘法必依王者”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佛教的消长与帝王有很大的关系呢?

首先,报告环节。此次主讲人是2016级研究生天显师。其围绕《隋唐佛教史稿》做“浅谈帝王与佛教”分享报告。主要内容具体分为四大板块:

第一、作者及本次分享书籍。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对于佛教研究,首先采取宗教学和比较宗教学的方法,系统研究佛教在中国传播和演化的历史,通过佛教内外因素的分析与比较,重点突出了已经系统化、中国化的佛教,从政治到经济,从学术到民俗,普遍向中国各社会阶层的广泛渗透。他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及其他相关著作,以同情默应的心性体会,广搜精求,平情立言,多维比较的严谨方法,综合全史,多有创获,时至今日,依然是治斯学之导引。《隋唐佛教史稿》:本书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70年代其子汤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华书局于80年代初出版。本书着重论述了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传译之情形、其时佛教之撰述、宗派之概略及佛法之传布五部分。在佛教史研究上的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至今仍然是研习隋唐佛教专题的必读书。

第二、成书及选题背景。

1.成书的社会背景。19世纪爆发了外国列强侵略国或者说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引发的鸦片战争,使得旧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于此“学问饥荒”之时,思想界所谓新学家转向佛学,希望将中西、儒佛、新学旧学融于一炉,从而使佛学与当时社会思潮谐振,“山林”步入“闹市”。章太炎曾说,“自清之季,佛法不在缁衣,而流入居士长者之间”,于是以居士、学者和寺僧三种不同形态的佛学,直接参与当时学术界古今中西文化之争,与传统、西学成鼎足之势。佛学的多元化,实际上标志着20世纪中国佛教与以往不同的多元发展的趋势。

2.选题背景。汤用彤先生认为隋唐佛教乃是我国佛教发展的极盛时期,其主要的特点是隋唐佛教宗派之林立。而佛教宗派之兴盛,则始于陈隋之际,极盛于唐,然自会昌(武宗)法难之后,佛教式微,而不在恢复其貌。而对于隋唐佛教宗派的成立,与帝王的推动有着很深的关联。

第三、分享之主题——浅谈帝王与佛教。

1.帝王与佛教态势。

隋文帝杨坚,并根据《广弘明集》(舍利感应记)、《法苑珠林》卷四等记载,杨坚自幼信奉佛教。并且在其称帝期间,下诏兴佛,建寺度僧,造像译经。隋炀帝杨广,承文帝兴佛教之风,恢复佛像、随智者大师受戒,造寺置经。其时于大业三年(607)令沙门致敬王者,然听从明瞻抗议未施行。五年(609)诏汰僧道,因大志抗议不行。然而炀帝始终对佛法甚致敬礼。唐高祖李渊,早年亦信佛法,及即帝位,立寺造像,设斋行道。但此时出现了以太史令傅奕为代表的反佛论,而当时作为佛教的护法首领法琳,作《破邪论》与其相辩论,非常激烈。曾欲行武德毁法之诏,未果。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佛教则是抑佛形态,并讲述了其中的三个主要原因。武后则天,对于佛教特别看重,改变了道先佛后的局面,并且极力支持建筑佛像,迎请佛教禅宗神秀大师入京行道,支持佛教译经工作。但事情亦有两面性,在武后推崇佛教的同时,亦把佛教作为自己行政的手段。其中最为特别的是,武周革命表上《大云经》之事。武帝李炎时期,佛教经历最大的厄难。即会昌五年(845)之毁法。并且以日本僧人圆仁撰写《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例,讲述圆仁亲身经历法难的种种记载。

2.帝王与佛教翻译

隋文帝于京师大兴善寺,炀帝于洛都上林园,请达磨笈多、彦琮等译经而长安自罗什以后,洛阳自流支以后,译事再盛。及至唐代,我国的翻译事业如日中天,先有唐初印度僧波颇,后有玄奘、义净、智严、不空、法成等。至若及西行求法,义净之《大唐求法高僧传》,所录就有六十人,自谓“西去者盈半百,留者仅有几人”。并以玄奘法师为例,唐太宗对玄奘大师非常敬重。唐太宗曾对玄奘大师回归专门下诏书,敕令诸国沿途护送玄奘法师,并且在玄奘法师到京城之时,数十万人为其迎接。并且大力支持玄奘法师的翻译工作,用汤先生的话:“是后即命翻译,国司供给,并许召大德为时推重者襄助。”并且玄奘法师回京之后,一直致力于佛经翻译,一共翻译经论合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3.帝王与佛教宗派

国运昌盛之势,佛教得以大张。佛教各宗自有传承,至于隋唐迭相立宗开派。并且解释了汤先生认为隋唐之宗派性质有三点:1、教理阐明、独辟蹊径。2、门户见深、入主出奴。3、时味说教、自言承继道统。并以密宗为例,解释帝王与密宗的关系。密宗的开展实有赖于帝王。于唐末大盛,密宗之大宏,在于不空。不空受代宗之隆礼,然在开元时,印土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相继自天竺而来,俱驻长安,结坛灌顶,祷雨禳灾。密教典籍,俱先后译出。而总说帝王与密宗,有喜者有不喜者,喜者独垄禁密,流与精英贵族之间,故不得以广布。而不喜者自不流传。而帝王虽极力推广,其势甚微,但有渐盛之势。

第四、总结

帝王们推行佛教,个人认为一来是为了满足自己最淳朴的宗教需求,二来也是为了依托佛教本身平和的思想来维护社会的安定。佛教于隋唐渐成气候,成为民众信仰之核心。然而唐朝的帝王,却并非全信佛教。高祖仅仅因某种关系而中止毁灭佛教。唐太宗虽非常敬爱玄奘,但曾劝过玄奘还俗。玄奘翻译佛经初,欲集人才,太宗亦搪塞玄奘。可知其于佛教之态度。玄宗虽信佛教,然为密宗,盖其初信道教故。

唐朝士大夫信佛教者也少,即有信者也对于佛学理论极少造诣。士大夫排斥佛教的渐多,且多为有力的分子。加以道教的成立,使阴阳五行的学者另组集团来反对佛教。佛教与此时,倒能脱离其它联系,而自己独立起来。另一方面,佛教这种不靠皇帝、士大夫,而成独立的文化系统、自主的教会组织,也正为它衰落的原因。即说佛教的中心仅集中于寺院,则其影响外界便受限制。僧人所讲理论,当时士大夫对之不像魏晋玄学之热衷;平民信仰佛教的虽多,然朝廷上下则每奉儒教,不以事佛为主要大事,这些实在都是盛极必衰的因子。

思考题有三:

其一,佛教昌盛的原因,唯帝王佛教的支持吗?(佛教初传)

其次,佛法得以广布的根本点在哪里?(例如千手观音之流通)

其三,学派的区域成因与整个隋唐政治版图的关系至大,关于各宗派地域的迁变?

在讨论环节,各位研究生同学逐一提出问题与天显师进行探讨、交流。能修师问:“武宗灭佛,第二年去世,玄宗即位,为何大力宣扬佛法?隋唐帝王,对于佛教、道教的推崇、打压,个人的爱好还是本身的现象?与佛教自身的原因是否有直接的关系?”开见师问:“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在隋唐时候成立宗派,宗派的成立是否需要特色的背景?”演修师问:“《大云经》是否是伪经?那么沙门怀义、法朗为何《大云经疏》?三阶教为何很快被湮没了?是因为末法思想吗?”智翰师问:“这本《隋唐佛教史稿》的线索?佛教史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学派的区域成因与整个隋唐政治版图的关系有何密切关系?”传云师问:“隋唐宗派研究中对于“宗”含义的理解?道统与法统有何区别?”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天显师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与细致的解答。

最后是,评议环节。由研究生导师能进法师对于天显师的主题内容进行点评。首先能进法师针对天显师的主题演讲提出自己的三点看法:第一,天显师在演讲中,对于PPT的制作与布局,需要进行改进与调整,因为PPT的效果直接影响了演讲人的表达,更是关切到是否能让听众起到听进去的作用。第二,对于汤用彤先生的佛学研究方法上的涉猎有所欠缺,需要充实。第三,可以更多地讲述汤用彤对于资料的运用,特别是针对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记》的学术价值重点突出。然后,能进法师针对“浅谈帝王与佛教”的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就针对《隋唐佛教史稿》这本书而言,对于在座的每一位研究生来说,都是需要去学习与研读的。此次借助本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发起的读书角,进行公开性、具体性的读书会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从而发现读书角的特征在于,其一是互相学习,刺激自己的惰性;其二是借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第二,对于《隋唐佛教史稿》这本书,我们需要带有目的性去阅读,并且需要将厚书读薄,突出说明选择这本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例如现在的学者对这本书的肯定与不足。这样才能凸显你分享价值所在。从而促进大家对于隋唐佛教更进一步的思考。第三,对于如何研究《隋唐佛教史稿》这本书,需要广纳与之相关的横纵资料,去充实论证自己的全面性,就例如针对此次“帝王与佛教”的深入。第四,对于隋唐佛教的消长起到关键作用的帝王,可以在整理归置,论述“帝王佛教”的形成与发展。第五,对于隋唐佛教时期,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宗派佛教的形成,而对于宗派佛教,在现今佛教学术研究中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值得大家关注与探讨。

此次读书角在本院教务长、研究生导师能进法师精彩的点评中落下帷幕,并以热烈的掌声对法师的开示与主讲人天显师的分享表示感谢,最后此次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读书角第3期活动圆满结束,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