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读书角”举办第9期活动
2019-12-18
2019年12月16日晚6点30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研究生读书角”第9期活动,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国际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特别地,邀请到了本院常务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会闲法师莅临此次活动,以及各年级硕士研究生共计二十余人。此次读书角,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传云法师,作关于《佛教案例研究—如何将一段文献写成论文?》的读书报告,由研究生兴慈师担任主持人,研究生导师会闲法师担任评议嘉宾。
首先,传云法师提出在面临一段佛教文献时,作为佛教文献研究者的立场,如何将一段佛教文献写成论文的疑问?随后,他以《永明延寿的唯心净土—《心赋注》为中心》作细致地案例分析。在讲述过程中,他以《心赋注》作为文本基础和考察对象,对永明延寿大师“唯心净土”的思想内容予以关注,以“考镜源流”的方式,将不同文献中关于永明延寿大师“唯心净土”的思想内容单独提出,同时加以比较、甄别;站在中国佛教历史语境下,为我们系统地厘清了永明延寿大师“唯心净土”的历史渊源、基本特点和理论基础。此外,对永明延寿大师的“修证观”也进行了补充说明。他以脉络清晰,旁征博引的论证过程,对永明延寿大师“唯心净土”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独特新颖的解读。同时,他将佛教文献的收集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总结归纳为“定、广、新、精、真”五个字,并逐一加以介绍说明,作为此次分享的一大要点贯穿其中。在随后的交流互动环节中,面对各位法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他也都做出了积极回应和细致的解答。
最后,研究生导师会闲法师对于传云法师的主讲内容进行了点评。首先,会闲法师针对此次佛教文献研究提出了三点看法:一、知微见著,鞭辟入里;二、主线明晰,旁征博引;三、结构严谨,衔接自然。此外,会闲法师针对这一主题提出了自己的四点见解:一、正确理解“学术”与“信仰”之间的关系,站在出家人的立场来看,学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落于“修行实践”。所以对于出家人而言,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信仰服务。二、佛教的人才培养制度,经历了译场教学、讲寺师徒相授、禅堂教育、学院教育等四个阶段的演变。僧教育制度的演变,其精神实质是为社会大众了解佛教“开一扇窗”,为佛教的传播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对于今天的我们,要有“绍隆佛种,续佛慧命”的历史使命感和直下承担的责任感。三、佛学院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培养佛门需要的人才、培养僧格具足圆满的人才、培养能为佛教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这是僧教育不变的主题和初心。四、传承佛教中国化这一主题,深刻认识佛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为服务社会贡献一份佛教的力量。
此次读书角在会闲法师的精彩点评中落下帷幕,并以热烈的掌声对法师的慈悲开示表示感谢。最后,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读书角第九期活动圆满结束,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