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2021-08-21

以法为教 景行行止——评《普陀学刊》(第二辑)

大力支持和关注教育是佛教界从未松懈的事业,推行佛教教育是培养僧才、延续慧命最为有效的途径,佛教教育中的思想、经验、问题和困境一直是教界和学界的前沿话题。佛教的自身除了宗教性,最大的特质就在于对生命的教育,基于这一层面而言,佛教关注人类的心理疾病和身心状态,以及生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佛教是引领有情生命走向觉悟的教育。在佛教传播的两千余年漫漫长河中,高僧是佛教义学研究、弘法教育的有力推进者,佛教在后世通过“像教”,也就是佛像、经文、僧侣三者共存的形式,流布于世。

《普陀学刊》(第二辑)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六个专栏,分别是:特稿、佛教教育专论、鸠摩罗什研究、佛教文史、佛教生命学、佛教文献学。“特稿”部分登载了复旦大学陈士强教授的《原始佛教的僧团制度叙要》一文,内容以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藏经总目提要·律藏》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有关原始佛教的僧团制度,如受戒、布萨、自恣、羯磨、衣食制度等进行了叙述,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门径;“佛教教育专论”部分收录论文六篇,主要探讨了佛教教育的当代困境及其改革路径、西方“佛学研究”与现代“佛教教育”的问题、中国近代佛教教育兴办的背景及其类型分析、南传佛教国家现代佛教教育的问题和启示、福建鼓山涌泉寺与近代僧教育、北宋律祖元照大师的教育思想;“鸠摩罗什研究”部分收录论文六篇,集中在对鸠摩罗什的思想、译经与历史影响的研究,涉及罗什即心净土思想及其对禅净两宗的影响、罗什所倡“念佛三昧”与道信“一行三昧”的比较、罗什法师论“菩萨法身”义、罗什《金刚经》译本偈语研究、罗什舌舍利灵验的历史影响;“佛教文史”部分收录论文两篇,分别为对《高僧传·道恒传》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针对《楞严经》笔受房融行传的考据;“佛教生命学”部分,收录论文三篇,以唯识学为例探讨了佛教对心理疾病产生根源的解析与对治、天台教理的身心观解与身心自在之道、道元禅师“修证一等”思想的生死教育启示;“佛教文献学”部分收录论文一篇,是对英藏西夏文本《妙法莲华经》的研究。

《普陀学刊》(第二辑),于201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登载了佛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展现了交叉学科研究和比较宗教研究中的新观点。作为以佛学研究为主体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普陀学刊》立足于佛法的思想理念,以开放的视野,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强调问题意识,关注前沿动态,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展现佛教义理、佛教历史的研究成果。遵循现代学术规范,为国内外教界、学界以及其他宗教的对话与交流提供平台,是一份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