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2021-08-21
着眼现实 突出特色 ——评《普陀学刊》第五辑
《普陀学刊》(第五辑)分为九大类别发表佛学研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观音学研究”部分收录论文两篇,分别为探讨早期西藏地区观音信仰的形成,以及从天台大乘三昧典籍与文学研究的互文性解读,对观音感应书写的跨文化与跨领域表述所进行的研究;“净土宗研究”部分所收录的论文是以早期净土宗的历史与文献为中心,从对净土概念和净土法门的考察入手,对净土宗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居士研究”部分收录论文三篇,是关于《阿含经》中的居士教育、从《香光小录》谈吕碧城学佛的日常实践与终极依归、吕碧城及其词,“佛教宗派研究”部分收录论文两篇,分别关注了虚云法师法系的构建、以及福建鼓山涌泉禅宗曹洞与临济并传的问题;“佛教伦理学研究”部分登载论文两篇,是对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的阐释,以及佛教生命伦理学前瞻的发展方向:以“因缘”“解脱”作为探讨性别伦理的示例进行的研究;“佛教社会学研究”部分所收录的论文主要是对佛教社会学领域中的“佛教社会”的探讨;“佛教与科学”部分所发表的论文是关于科学时代的佛教,认为佛教回到自身的本位,可与科学并存;“其他研究”部分收录论文两篇,分别是对于以科仪文献为中心,对普庵教的探讨、以及从缘起轮看佛教的轮回思想;“研究生论法”部分,所收录的论文是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2013级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容是对禅宗僧俗伦理的研究。
《普陀学刊》(第五辑)于2017年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登载的论文涉及面广,观点新颖,思想独特,重点突出。特别展示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的特色学科观音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着重于对观音信仰形成的历史、以及观音感应的文本书写进行了探讨;重视居士教育问题,梳理早期佛教经典中关于居士教育的内容,对于当今佛教居士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关注民国佛教女性居士吕碧城的学佛日常与文章诗词,收录叶嘉莹先生的《吕碧城及其词》一文,展现民国佛教女性信众研究的新面貌;本辑论文的收录进一步着眼于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登载了佛教伦理学、佛教社会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并能进一步观照到当今佛教所必须直面的问题,即佛教与科学的冲突与融合;收录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一篇,展现了本院研究生教育中所取得的阶段成果。作为以佛学研究为主体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普陀学刊》立足于佛法的思想理念,以开放的视野,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强调问题意识,关注前沿动态,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的展现佛教义理、佛教历史的研究成果。遵循现代学术规范,为国内外教界、学界以及其他宗教的对话与交流提供平台,是一份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