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巴译汉本

2021-08-20

语译巴利 辞雅意合 ——评《梵网经》

在开卷捧读这部《梵网经》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眼前的《梵网经》与姚秦三藏鸠摩罗什的译本不是同本异译,并非是作为菩萨戒本的《梵网经》,而是两部内容各异的经典。罗什所译《梵网经》的经名,意取大梵天王的因陀罗网,重重交错无相障碍,佛陀所诠的法门也是如此,重重无尽,譬如梵王之网;而此经得名“梵网”,亦名“见网”,如渔夫用网捕鱼,以比喻网罗一切见解之意。

《梵网经》巴利名 Brahmajāla-sutta。以巴利语书写,属南传上座部的经藏。在中国的译本有孙吴时期支谦所译的《梵网六十二见经》、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所译《长阿含经》卷十四中的《梵动经》。《梵网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阐述大中小三戒,戒律是修道的大纲,宣示戒相以勉励后进;二、从如来自证自知、现证而说甚深难见诸法.于此处述及六十二见。六十二见是佛在世时印度社会中的宗教、哲学思想,站在佛教的立场而言,是古代印度外道信奉、坚持的六十二种错误见解。戒为入道之根本,见为学道之宗趣。本经详示戒法,为初学者指明修道的准则,更能在外道穷研细究之处,剖析异端邪见,使之回归正途,因此这部经在阿含经典中是极为重要的。

《梵网经》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译语,华东师范大学钟锦教授笔受。会闲法师曾于斯里兰卡孜孜求学八年之久,精通英语及巴利语等语言,宿有译述之志,虽日常承担繁重的事务,仍不堕尘俗,焚膏继晷,译巴利文字为古代汉语,承袭古来译经的传统,严格沿用佛教固有的法数名相。近现代佛经翻译多使用现代汉语,无法体现和继承佛教固有的名相体系与表达方式,古今相隔,令人扼腕叹息,而会闲法师所译的《梵网经》采用古代汉语,可谓是独具一格且颇具价值。在译语过程中,译者重视巴利语原意,不违经典旨趣,展现丰富内涵,用语典雅,文字优美,阐意到位,体现了佛经翻译中信雅达的标准。译文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钟锦教授润文,为读者呈现出辞雅意合的《梵网经》译本。

这部经典于2018年印行,收录于《普陀山佛学丛书》之中,在语言译介上,为不通巴利语的读者,打破了外语的壁垒,奉上来自佛陀的教导;在文献价值上,足以从中了解古印度社会中流行的思想与学说,补益古印度社会、文化之研究。

会闲法师,浙江宁海人。斯里兰卡凯兰尼亚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1990年礼普陀山道生长老剃度出家。临济宗、天台宗、曹洞宗、律宗法嗣。现任浙江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导师、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普陀山普陀讲寺监院、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