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慈林集》导读

2016-03-14

《观音慈林集》导读

能圆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来导读《观音慈林集》,依次为书籍版本、编纂缘起、本书宗趣、书名由来、内容结构和作者简介。

一、书籍版本

此版《观音慈林集》由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主编,中华书局出版,收录于“普陀山佛学丛书·观音文献集成”中。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普陀山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的大力支持。

《观音慈林集》共三卷,由清代僧人弘赞于1657年开始编纂,历时十一年,于康熙七年(1668)重编完成,收于日本《卍新续藏经》第88册。

二、编纂缘起

关于本书的编纂缘起,作者在“后记”中是这样说的:

赞甫年二九,而二亲邻亡。每诵《蓼莪》,空惭乌鸟。闻说持斋能资冥福,遂断荤膻。未三载,阅《坛经》,便会宿怀,知人能作佛,即舍家趣于非家,冀立身行道,以益先灵。虽晨夕代为礼恳,及逢盂兰必荐,而中情耿耿,愧诚力之未湔。爰于丁酉(1657)春,以西洋白㲲绘千手千眼大悲圣像,举高七尺。革除皮胶,而用香汁和彩,仍令画者日别沐浴更衣。像成,罄衣钵资,延集僧众,先为讲释《大悲忏法》宗趣,次乃三七日修礼。遂感大士身放金色光,手所执青红二莲花,频放白光。缁素咸睹,诚为希有。私衷庆慰,必蒙慈力,度亲灵于上界矣。尔后凡于像前修礼,莲花白光常涌,睹者莫不欣发净信。自惟慈恩浩浣,虽粉身莫报。由是寻究三藏,捡诸传记,据所见闻,用编此集,拟答洪庥之万一。俾见者闻者,同升般若之宝筏;归者敬者,共入无畏之慈林,长辞苦趣,直趋乐邦。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十八岁便失去了双亲,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持斋断荤,出家修行,但仍难平复心绪,后来画作观音菩萨圣像,做诸佛事,蒙受了观音菩萨的感应,由是发心而编纂此书。若不是为了感念父母之恩及受了菩萨的感应便不会有这本书的诞生。所以“感恩”和“感应”当为本书的编纂缘起。

三、本书宗趣

关于本书的宗趣,作者在“后记”中说:“俾见者闻者,同升般若之宝筏;归者敬者,共入无畏之慈林,长辞苦趣,直趋乐邦。”由此可见,“直趣乐邦”是作者编纂此书的目的,也就是本书的宗趣所在。正所谓千经万论,皆导归极乐。作者虽为禅僧,但仍以归心净土为宗趣,这是值得注意的。

四、书名由来

关于本书的书名的由来,从“后记”中也可以看出一二。作者受了菩萨的数次感应之后,心中思惟“慈恩浩浣”,此处“慈恩”即是观音菩萨的恩德。观音菩萨的“慈恩”普被于世间,犹如森林一样广袤,故名慈林。如作者言“俾……归者敬者,共入无畏之慈林”,此之谓也。又集诸菩萨感应事迹,故名为集。如言:“寻究三藏,捡诸传记,据所见闻,用编此集”。故名此书为《观音慈林集》也。

五、内容结构

据“后记”所载,本集的资料来源共有三个,即“寻究三藏,捡诸传记,据所见闻,用编此集”。本书汇集有关观世音信仰之经典,及有关信仰者之事迹、感应等而成。集分三卷,上卷为“诸经”篇,首冠智者大师《普门品玄义》,次列《悲华经》、《观音势至授记经》、《大悲陀罗尼经》、《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佛顶首楞严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十一面神咒心经》、《庄严宝王经》、《请观音消伏毒害咒经》等十经,多节略。中卷和下卷皆为“感应”篇,抄录印度及我国自晋至清初之僧俗关于观世音信仰之事迹与感应,计一百五十四则,并一一记其出处。中卷纪自天竺漕矩吒国大商主等十则、晋秦刘萨诃等二十七则、宋释僧苞等二十则、魏王玄谟等七则、齐梁释法琳等四则、讫周隋释僧实等三则,共计七十一则;下卷纪自唐(含五代)释昙藏等三十则、宋释义寂等二十八则、元释蒙润等五则、明刘谷贤等八则、讫清邓承诏等十二则,共计八十三则。此诸则中,以“千手眼大悲心行法”、“礼观音文”和“太宗文皇帝御制《大悲观世音菩萨赞》”等系引述重要文献,而非感应事迹。本书乃研究观世音信仰史之重要参考书。

六、作者简介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弘赞(16111685),广东新会人,俗姓朱,字在犙,号草堂,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第二代住持。禅师少时颖悟多慧,丰骨超拔,早年跟随桐城余集生学习儒家经典,博雅能文,弱冠补县学生员。二十岁时,遭逢变故,双亲离世,读《六祖坛经》至 “本来无一物”一语,感触尤深,于是断绝荤腥之食,遁走为僧。

弘赞是中国禅宗曹洞法脉传人中最注重律法宣扬的大德之一,生平特重实践笃履,虽精于禅道,因痛心于丛林中浮夸不实之风气,绝口不言禅道,仅弘律仪,倡导戒行,以为职事。师以弘护正法为己任,前后著书二十余种,凡百余卷,实不辜负“一肩担荷,若揭日月,天下皆得而见焉”之称。著述之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禅师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求佛法之真谛,七十多岁之时,仍然以夙愿未酬而跋山涉水,赴金陵、宁波,礼长干、阿育王二塔。临终留偈云:“今年七十五,生死如做梦。当处即解脱,错会堕无穷。”又云:“生来不曾说,死去何消闻。我来自我去,不许报讣音。”师以来去之间,如梦幻一场,且留下了无穷宝藏供后人品鉴。

马国维先生在《明季粤高僧传》中引文说,“粤僧著述之繁,未有踰于在犙禅师者”,可见其著述之丰。师的著作有《观音慈林集》三卷、《七俱脂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三卷、《心经论》、《四分戒本如释》十二卷、《归戒要集》三卷、《八关斋法》、《礼佛仪式》等二十余种,皆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