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人人有座须弥山

2024-07-19

在我个人的观点中,越发觉得佛法是一门“实践”。它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为宗教增添了多少光彩,也不在于为哲学填补了多少空白,而是在于它能够真正、切实、直接、根本地解决我们的问题。

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问题这么迫切等待解决?

如果放眼丈量我们的生生世世,三界六道,宇宙苍穹,我们每个人就像沧海中的一粒蜉蝣,虚空中的一粒微尘,我们每一期生命不论长短,在整个时空中不过是一闪而过的瞬间。而这场轮回的梦,我们做了千千万万世,却尚未醒来。

所以,就在当下,在每一个瞬间,“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除此以外,人生其实别无他事。

但是,这样的觉悟,并非从我接触佛法的第一天便得以建立。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痛苦的迷茫和寻找。什么令你痛苦,什么便会让你醒来。

我是一个特别在意外界评价的人,这导致了我内在世界极度的内耗。在这里说一个看起来啼笑皆非但却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进入到了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的阶段,迷茫到什么地步呢?我甚至到了花钱去淘宝给我自己看手相的地步。当时的我,算得上是一个病急乱投医的人。我深信,无论如何,卖家都至少会往好的方面说一说来达到让买家心情愉悦的目的。所以,当我下了单、付了款,把我手掌的图片发给对方之后,就默默等待着对方说一些我前途无量的话来取悦我。但是令我未曾想到的是,过了一会儿,这个卖家,他把钱,退给我了。然后语重心长地跟我说,“看了你的手相,我都不忍心收你钱了,凡事想开点儿”。实不相瞒,听了这话的我,当时就有点儿想不开了。因为这样的结果令我难以接受,它不在我的预期之内,甚至与我的预期完全背道而驰。

微信719图片_20240719093738.jpg

时隔多年,这些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少萦绕我的脑海,但是每一次回忆起来,都会仍然带给我不适的感受。当然,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令我渐渐理解何为“苦为逼迫义”,它们让我深知真正的解脱不能外求于他人,只能内求于自心,这让我开始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原来,一直以来令我痛苦的,正是我内心的“不允许”。

我不允许他人持有与我不同的观念,执着地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我不允许自己不够完美,不够符合社会标准,想通过完善自己获得他人肯定的评价。

我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将外界的标准奉为圭臬,执幻为有,所以面对外界的肯定,欢欣雀跃;遭遇一点儿负面评价,便心灰意冷。

我完全成为了情绪、烦恼和习气的“奴隶”,并且执意地认为这些的来源是“外在”。

所以,我试图通过“看手相”来寻求确认感和肯定感。但是如今看来,多亏那个时候的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让对方给予的回应,不然便不会一次次持续地触发我内心的痛苦,然后逼迫着我寻找一个最终的答案。

那么答案究竟是什么?

如果深观痛苦的来源,其实是我们内心惯性的“自我维护”。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我维护的世界中。正如《六祖坛经》中所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我们用自我维护打造起来的所谓的标准和知见就犹如一座须弥山,它耸立在我们的心间,牢牢地挡住了我们内心的“灵山”,使我们的解脱之路变得遥远。我们曾经试图追随尘劳以达到外在的圆满,殊不知祖师爷早就明明白白地说过,“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所以,解脱的道路只有一条——从自心入手。给心灵减负、去重,头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接纳。

接纳自己的全部,包括:好的,坏的,值得欢庆的,满怀愧疚的,善的,恶的……

这种接纳,化解了人我的对立,心物的差别,它让念头变得祥和而宽容。接纳的过程,就是谅解的过程,就是放下我执的过程。

只有放下了内心的执着,我们才能够对他人的言行举止充分地理解、尊重,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全然地接纳、包容。于外,它体现为生活态度的豁然开朗;于内,它是通往解脱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