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我与祖师同心同愿

2025-02-10

----之《影尘回忆录》读后感

大约10年前还在做居士的时候,彼时带我学佛法的老师推荐读了一些佛法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其中一本就是老师重点推荐的《影尘回忆录》,当时读后甚为感动,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更深层次探索佛法和修行的决心。如今有了这数十年的修行经验后再读此书,内心的感受早已不是当初的感动二字所能涵摄,则是多了更多的实际指导意义。

《影尘回忆录》作为倓虚大师的口述自传,读完之后仿佛跟随大师穿越了时空,亲历了他那个时空下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让我对佛教和修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书中详细记录了倓虚大师从出家学佛到弘传佛法、创建寺庙的种种经历。他出家前的种种际遇,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觉醒,最终坚定地踏上修行之路。出家后的学习与修行过程,更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大师始终坚守初心,不畏艰难,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深深感染了我。

书中大师的个人心路历程和修行经验,可以为修行人提供诸多深刻的启发,以下从三方面做简单介绍:

一、坚定的出家决心与修行信念

倓虚大师在出家前经历了诸多波折,他曾因家庭变故、社会动荡等原因,对世俗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在出家过程中,大师遭受到了他家人的反对和社会的偏见,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剃度为僧。这种决绝的态度展示了一种大丈夫的气象,也说明出家修行是一条需要极大勇气和决心的道路。而一旦选择了出家,就要放下世俗的牵挂,包括亲情、友情、名利等,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之中。只有具备坚定的出家决心,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不被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清净与专注。

在修行的过程中,倓虚大师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在学习佛法时,他需要克服文化水平有限、经文晦涩难懂等困难;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又会遇到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社会环境复杂等问题。但他始终坚守修行的信念,从未放弃,并在充满艰辛和不平顺的过程中依靠三宝一点点解决现实问题。大师这些经验对我来说非常可贵,他让我相信,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相信佛法的力量,相信自己的修行终将有所成就。

微信图片_20250210090617.jpg

二、广泛深入的学修佛法

倓虚大师的学修经历非常丰富。他不仅深入学习了佛教的经典教义,如《楞严经》《法华经》等,还广泛涉猎了佛教的各个宗派知识,包括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等。这种广泛的学习使他能够全面地了解佛教,从而在修行和弘法时更加得心应手。大师的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学修上应该更加发心,正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自己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想学习净土法门,认为其他的法门对自己的往生不会有太大帮助,当时班主任法师对我说,觉得学了没有用说明还是学的不够多,现在经过在佛学院一年半的学习,开始找到了一点点法师说的那种体会和感觉。大师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学修体系,不能局限于某一宗派或某一领域的知识。通过广泛学习,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修行内涵,更好地理解佛法的精髓。佛法不仅要学,也要去实践,解行并进,比如在打坐的过程中体会心性的宁静与专注,在真心念佛的时候感受与阿弥陀佛的感应道交。

三、弘法利生的悲悯情怀

倓虚大师在修行有成后,积极投身于弘法利生的事业。主动承担起传播佛法、教化众生的责任,创建了多座寺庙,培养了大量僧才,为佛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弘法过程中,倓虚大师始终以慈悲为怀,对待众生一视同仁。他不仅关心众生的信仰生活,还关注他们的世俗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人类的内心都是相通的,一个具有无我利他精神的僧人,他的慈悲心一定可以感染到很多人,赢得广大众生的尊敬和爱戴,也能让更多的众生能够对三宝升起足够的信心,让佛法的慈悲之光普照世间。

同时始终贯穿本书的是大师在书前书后都在劝人念佛,莫轻视念佛法门,反复强调“一句阿弥陀佛是最上乘法,包括无量法门”,请大家要老实念佛,千万不要把这句阿弥陀佛看轻。《影尘回忆录》就像一本修行的宝典,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学习倓虚大师的修行事迹,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发心学习佛法,培养悲悯情怀,从而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我愿与祖师一起同心同愿,最终达到解脱的彼岸,往生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