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观《活着》有感:无常皮影下的生命禅意
2025-02-15
命运无常:生命的浮世绘卷
电影《活着》宛如一幅宏大而细腻的历史长卷,在时代的洪流中展开了福贵一家的悲欢离合。福贵的人生从纸醉金迷的纨绔子弟生活陡然坠入贫困、苦难的深渊,经历了内战、大跃进、文革等一系列动荡岁月,亲人们一个个先后离他而去,命运的车轮无情地碾压过他的生活,每一次希望的燃起都伴随着更为沉重的打击,这无疑是对佛教“无常”观的生动诠释。
唐代龙牙禅师有诗曰:“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此诗与影片所传达的无常主题不谋而合。如同花开时充满了朝气与喜悦,花落时充满了遗憾与哀伤,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不论以何种方式,都将经历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在《活着》中,福贵一家的遭遇便是如此,他们在无常的命运中挣扎,如同花开花落般无奈。
在佛教看来,世间万物皆处于流变之中,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福贵曾经拥有的财富、地位瞬间消散,如同梦幻泡影;家珍的健康、有庆的活泼生命、凤霞的幸福憧憬,这些美好的事物都难以逃脱无常的巨手,脆弱地消逝在岁月里。就像影片中那反复出现的皮影戏道具,在不同的场景下被拿起、放下、损坏、修补,其命运也随剧情起伏不定,象征着人物乃至整个时代命运的飘摇,时刻提醒着观众生命的不确定性与无常本质。
皮影之喻:虚幻与真实的交织
皮影戏作为电影《活着》贯穿全片的核心意象,与佛教世界观及禅宗思想紧密相连,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虚幻与真实本质。
影片开场,福贵身为浪荡公子,皮影戏于其寻欢场景中首次亮相,当时仅作娱乐,未承载深层含义,却悄然为后续的隐喻铺垫基础。
从佛教视角审视,皮影戏恰是尘世生活的生动缩影。幕布上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实为幕后艺人操控下的虚幻影像,如同我们被无明驱使,在功名利禄与爱恨情仇中执着于虚幻现象,不知生活如皮影戏般虚妄不实。
当福贵家道中落、陷入困境,皮影戏意外成为其维持生计的手段,这是它的第二次关键登场。此时,皮影已非单纯娱乐,而是与福贵命运紧密交织,象征其被生活摆弄的无奈,犹如皮影被艺人操纵,进一步凸显了虚幻意象,让我们透过它看到福贵如泡影般的人生境遇。此后,在福贵历经的诸多生活磨难里,皮影多次出现,如在颠沛流离时成为他和家人的精神寄托。尽管生活苦难不断冲击,但皮影顽强存续,如同人们即便深知生活虚幻却仍执着不舍,深刻地展现了现实与皮影戏虚幻真实交织的复杂关系。
禅宗追求超越表象、直达本质的觉悟,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指。皮影戏表演中,演员隐身幕后赋予皮影“生命”,观众往往关注皮影动作姿态而忽略背后操纵者。这恰似生活中我们常被表象迷惑,真正的“佛性”或生命本真如幕后艺人般隐匿于虚幻之后。福贵一家在时代浪潮中挣扎,如同皮影被他人操纵演绎既定命运,然而其中也蕴含着禅宗倡导的在困境觉醒、于无常中找寻永恒精神家园的契机。
总之,皮影这一隐喻意象在电影里多次出现,有力推动了影片主题的深化,引导观众思考生活本质与生命意义,凭借独特艺术魅力将佛教与禅宗思想融入其中,使之成为影片不可或缺的灵魂元素,深刻传递着深邃哲理内涵,促使我们穿透生活表象,探寻生命的真谛与精神的归宿。
苦难解脱:禅宗智慧的微光
面对生活的重重苦难与无常的命运,禅宗思想为影片的叙事注入了一抹别样的色彩。禅宗主张以平常心对待顺逆之境,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从烦恼中证得菩提。福贵经历了无数次的生离死别和生活的磨难后,并未被彻底击垮,他依然选择顽强地活下去,带着对往昔的回忆和亲人的思念,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蹒跚前行。这种坚韧的生命力,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禅宗“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的思想境界,即便是在最平凡、最艰难的生活琐碎与苦难中,也能找寻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安住当下,不被苦难所吞噬,从而实现心灵的解脱与超越。
且看史铁生,这位在轮椅上思索人生的勇者,命运无情地折断了他奔跑的双腿,将他禁锢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起初,他也如困兽般愤怒、挣扎、绝望,可在漫长的苦难岁月里,他并未被黑暗吞噬。他拿起笔,以文字为剑,斩断内心的迷茫与痛苦,在文学的世界里探寻生命的意义,从对自身命运的叩问到对人类存在的哲思,他实现了心性的升华,宛如在荆棘丛中绽放的花朵,在苦难的滋养下散发着独特的芬芳。这不正是与福贵异曲同工的生命蜕变吗?
现代诗《人生不易》中写道:“半生忙碌无寸功,只因人生不轻松。年少也有凌云志,岁月匆匆两手空”。这几句诗深刻地道出了生活的不易,与福贵的人生经历相呼应。福贵也曾有过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但在命运的捉弄下,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无奈。然而,他依然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这种对生活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让人动容。
电影结尾处,福贵与老牛相伴,在夕阳下的田埂上缓缓踱步,身后是破旧却满载回忆的皮影箱。此时的他,已放下了过去的荣耀与悔恨,在苦难的磨砺中获得了一种质朴而深沉的宁静。这一场景宛如一幅禅意画卷,象征着福贵从无常的人生幻梦中觉醒,步入了一种心灵的自在之境,虽历经沧桑,却拥有了一颗八风吹不动的心,在生活的苦难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涅槃寂静”,如同禅宗修行者在纷扰世间证得的解脱正果,以平静祥和的姿态直面生命的终点与无尽的轮回。
《活着》这部电影透过福贵的一生,借助皮影戏这一独特媒介,深刻地映射出佛教无常观与禅宗思想的深邃内涵,引领观众在观影之余,对生命、苦难与解脱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灵魂叩问,使我们在时代的变迁与人生的起伏中,瞥见那无常背后的永恒与苦难之中的希望之光,为我们在纷扰的现世生活中提供了一份关乎生命真谛的思考与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