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莲心不染,佛愿常存

2025-03-06

蒙蒙雾雨的假期,散步于寂静的学院,从生活区到圆通宝殿回廊区,再到宽广的南广场,一边走着一边放空着自己,就只是走着,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广场上大多数的腊梅还在含苞待放,似乎比往年绽放的要晚一些,有红梅、黄梅和白梅,我每天都在期待它的开放,也相信它终会开放。恍然想起《华严经》里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忽觉这未放的梅花,恰似修行人捧在胸口的初心——既要有含苞的寂静与坚持,又须存绽放的决然。

出家数载,常念自己要不忘初心,佛陀的很多本生故事常常触动我的内心。经书记载,佛陀初发菩提心的夜晚,悉达多太子出城四门,见生老病死诸苦,如四把金刚杵击碎琉璃盏。雪山童子为半偈舍身,摩诃萨埵饲虎,这些故事里都跃动着同一种光——初心不是脆弱的露珠,而是能穿透轮回暗夜的流星,在舍身求法的瞬间,在割肉喂鹰的刹那,把整个星空刻进求道者的瞳孔。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记载,有人问如何保持初心,答曰:"但莫增减。"原来所有走到尽头的修行,都是为了回到最初的发心;所有波澜壮阔的菩萨行,不过是把初发心时的清泪,酿成了遍洒三千的杨枝甘露。

作为一名净业行人,深信自己是烦恼具足的凡夫,无始以来在六道轮回中流转,难以自拔,这种对自身无力的清醒认知,促使我发起对阿弥陀佛的坚定信念,相信只要我具足信愿行,阿弥陀佛的愿力一定能够摄受我,帮助我往生极乐世界,便是我的初心。初心,不仅是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解脱生死轮回、追求觉悟的坚定信念。念佛时,心中所念的不仅是佛号,更是对解脱的渴望和对净土的向往。

微信图片_20250306094035.jpg

称名念佛不仅是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更是通过念佛净化身、口、意三业。在念佛时需发至诚心、深信心和回向发愿心。至诚心要求真实为求解脱,不为名闻利养;深信心则是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毫不怀疑;回向发愿心则是将一切功德回向众生,愿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念佛修行的过程,是对初心的不断坚守。在念佛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排除杂念,专注一心。这种专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净化心灵,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减少烦恼的侵扰。正如《无量寿经》中所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佛修行者以一颗纯净的心,专注于佛号,将佛法融入生活,让初心在修行中得以坚守。

不忘初心,就是要在修行中保持对佛法的敬畏和对解脱的渴望,念佛时,心中要时刻铭记阿弥陀佛的慈悲与愿力,以一颗感恩的心去修行。感恩佛的慈悲,感恩法的指引,感恩僧的陪伴。这种感恩之心,能够帮助我们在修行中保持谦卑和敬畏,不被世俗的诱惑所动摇。          

不忘初心,也是要在修行中保持对众生的慈悲。净业行人不仅要为自己修行,更要为众生修行。通过念佛修行,将一切功德回向众生,愿一切有情同生极乐。这种慈悲心,能够帮助我们在修行中保持一颗柔软的心,不被自我中心的执着所束缚。

不忘初心是修行者在逆生死流的道路上能够坚持下去的关键。只有时刻保持初心,修行者才能在佛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最终回归真如本性,实现解脱和觉悟。在喧嚣的尘世中,愿我们都能以一颗纯净的心去念佛修行,让初心在修行中得以坚守,让净土在心中得以显现。

站在极乐净土与娑婆世界的交界处回望,初心既是凡夫迈向解脱的第一步,也是弥陀悲愿照彻十方的光明起点。当我们在五浊恶世中执持名号,每一次呼吸间的佛号,都在重演法藏比丘初发菩提心的神圣时刻。这种超越时空的初心共振,恰如《华严经》所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在声声佛号中,我们不仅守护着个人的初心,更参与着法界众生的究竟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