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感悟|散落的月光:照见无常深处的慈悲

2025-04-17

踏着朦胧的夜色开启了期盼已久的假期,第一次坐在车窗前目睹海上辰曦,那一抹黄穿透海面上的朦胧,鳞鳞晨光如同佛光遍洒般普照大千。多彩绚丽的假期被病痛大打折扣,出发前将自己防护周密,口罩左一个右一个充塞着各个口袋,却也抵不住畅快呼吸的快感,三天的密集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人群上,没有一万没有万一,不负几日所望中招了。扒皮的痛充斥着全身,“观音”圣号伴着呻吟声若隐若现,也体会到人命如鸡蛋壳般死缘多活缘少,如此不堪与危脆。当疼痛像潮水般漫过神经末梢,我们突然看清了生命的真相:这具被称为自我的躯壳,不过是四大假合的暂存。佛陀在《维摩诘经》中示现病相,正是要世人明白身如芭蕉,中无有坚。现代医学发现,人体细胞每七年完全更新一次,此现象恰似佛经刹那生灭的完美体现。

清明时节本带着喜悦轻快的心情开启憧憬的一天,去朝拜弥勒菩萨。睡眼朦胧间一道亮光闪现,一则讣告穿透檀香——与我同龄的道友化作春泥。心情瞬间低至谷底,桌上的绿萝被窗外灌进来的风吹得乱颤,所剩无几的花瓣落在摊开的经书上,像谁不经意洒的几滴泪。无常来得如此之急,打的人猝不及防,还未升起的太阳就已经罩上了一层阴霾,一路车程便随着往生咒,默默的祈祷望再来时路可以一片光明,没有那么多无以释怀的情绪。

微信图片_20250417093539.jpg

盯着弥勒菩萨圆融融的笑脸,突然记起他那首流传千年的偈子。最戳心窝的是那句"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睡倒”,这不就是教我们在最难忍的时候,把心胸撑成弥勒佛的大口袋吗?我相信弥勒菩萨更希望我们万花筒中过,片叶不沾身,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放过他人也是放过自己,能有历万事而不留痕迹的能力吧。渡过沉重而有意义的一天,希望风铃可以兑现在弥勒座下的祈祷,这一生已经不容易了,希望故友能把握这关键时刻,别让你的苦白吃,对得起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坐在书桌前被抽离的自己,泡开的茶叶在杯底慢慢舒展,脑海里又浮现弥勒菩萨偈“万事随缘了”,忽然明白生死就像这片茶叶,沉浮都有它的时节。我们以为天大的事,在菩萨眼里不过是春天里下的一场雨——该发芽的总会发芽,该化泥的就静静化泥。窗外树影婆娑叶叶相击,那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说的哪是什么神仙本事,分明是教我们把心量撑大些,再大些,大得能装下生老病死这些硌人的石头,让它们在岁月长河里慢慢磨成沙。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药师佛手持药钵,眼神中流转着对众生疾苦的悲悯。这种慈悲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源自对生命共相的觉悟。当我们为逝者轻轻擦拭身体时,那颤抖的手指与飞天的飘带产生了跨越千年的共鸣。窗外的玉兰开了又谢,心电仪的曲线最终归于平静。但那些在疼痛中睁开的眼睛,已经看见生命最本真的样貌:它既不需要紧紧抓住的实体,也不是应当恐惧的虚无。就像《六祖坛经》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我们停止与无常对抗,月光就会穿透纱帘,照见心中本自具足的圆满。在无常中感受生命真谛,痛过后才会更珍惜平淡之贵,无常变幻的世间,能留下来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