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汇报材料
2019-09-12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汇报材料
(2019年教师节座谈会)
一、院情介绍
学院自2011年升级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以来,始终坚持以“集本科学历教育、佛教院校师资培养、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研究、僧众继续教育、居士高等教育以及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高等佛学院”为办学宗旨,以“国内一流,影响世界,能出大师级人才”为办学目标,以“常随佛学,信行合一”为院训箴言。
学院设有男众预科、男众本科、女众本科、研究生等多级教育层次,自2016年起实行每年常态化招生。当前,学院任课法师、教师60余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7人,硕士32人(双硕士13人),师生比例1/4。学院现有11个在读班级,学生共计287人。
自升级以来,学院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国宗局、中佛协、省民宗委、省佛协、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的支持下,经过近十年的积极探索和辛勤耕耘,现如今,学院机构设置合理,专业设置科学,学科清晰,制度建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均规范有序。
二、工作概述
在政治教育方面,学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指引,以“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为方向,把时事政治教育列为预科、本科的必修课程,其所占课时比例与核心课程相同。此外,新生入学始业教育,学期开学、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组织升国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定期集中学习时事政治等,现已成为学院思政教育的常态。
在师资建设方面,稳定现有师资队伍,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始终是学的首要工作。同时,名师队伍较往年更加壮大,目前,担任学院研究生导师的有圣凯法师、惟善法师、源流法师、净旻法师、会闲法师、界定法师、温金玉教授、王建光教授、陈坚教授等,担任学院客座教授的有李利安教授、潘德荣教授、华人德教授等,这些权威专家学者的不断加入,为学院在各个学术领域的先进性、尖端性和权威性提供了充分保障。此外,学院还加大了自我培养优秀师资人才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对有志于佛教教育事业的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进行重点培养,大力开展博士师资培养和双语教学老师培养,积极创造在读研究生一线教学实习机会,通过实际努力,如今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英、中日双语教学能力的、有造诣的、有学识的老中青梯级师资团队。
在教学管理方面,招生办公室保证招生工作规范有序,结合招生层次和招生范围等因素,通盘考量,有的放矢,圆满完成了2019年度招生任务,保证了本预科、男女众等层面交替有度、比例适当。教务办公室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把控日常教学秩序,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把教学质量,坚持落实学僧对学习负责、教师对教学负责的双负责要求。此外,学院开设的三年制居士教育精进班如期毕业,一年制居士福慧班2019级也已正式开班,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教材编写方面,学院根据当前国家建设需求和佛教发展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梳理出了契理契机、科学规范、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当前,学院在规范了本科、预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规范化教材的相关工作,目前己完成了用于入学考试复习的全套指南,正式启动了禅宗、中观、戒律学、观音学等首批试点学科规范化教材工程,并力争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全学科教材的初步撰写工作,建成三至五个特色学科和三至五门精品课程。
在学术研究方面,学院学术委员会、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以强化学术研究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把天台学、观音学、戒律学、净土学、巴利语、早期佛教学等专业作为主要方向,陆续启动了观音学、戒律学、中国佛教史、中观学、基础佛学等试点学科,当前,这些试点学科已经形成了严谨系统的教学内容和规范科学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术委员会、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还致力于佛教典籍文献,尤其是佛籍善本、巴梵佛教译介、经典注疏以及中国佛学经典的收集和整理,至今已出版了《观音经典》系列、《笺注》系列、《词典》系列、外文类、书法类、工具书类等百余套(本),其他专著专论和典籍文献数百套(本)。
三、未来计划
在明年的工作中,学院将立足当前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经验,在完成日常工作和例行任务的前提下,重点推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本科教育尝试试点改革,减少开课科目,增加单课课时量,学一科结一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名师工作室,选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成立学科专家小组。
(三)成立教研室,组建由老中青教师搭配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重点建设各学科的教研团队。
(四)成立翻译小组,突出学院特色,进行巴英中三语经典互译。
(五)编纂学科教材,学习试点教材的编纂经验,全面落实各学科规范化教材建设工作。
(六)成立科研课题组,以组为单位实现高质量科研产出,争取发表和出版一批高质量的社科类读物。
(七)择时举办观音学术研讨会。
随着学院阶段性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学院中短期目标的不断实现,我相信在主办承办单位的通力支持下,在各级政府和统战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学院一定能够成长为集高等学历教育、佛教院校师资培养、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研究、僧众继续教育、居士教育以及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高等佛学院。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的价值,做出自身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