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的教与观

2021-11-11

天台宗五时八教的判教中体现出了教法的可实践性,佛教不是束之高阁的经论,而是生活中的实践;判教更不只是对一代时教在理论上的梳理而已,重要的是使修行人了知修行次第,进而依之起观修证。

智者大师在《四教义》中云:“今但论即心观行,用识一切教门皆从初心观行而起,四教即摄一切经教,若一念观心分明,能分别一念无明因缘所生之心,四辨历然,则一切经教大意,皆约观心通达。”心是万法之源,是生死与涅槃的根本。佛法以使众生悟入实相为最终目的,法的实践是以心为始为终的。《大乘心地观经》中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可见心在生死轮回与解脱涅槃之间起到决定性作用,佛教是治心之学,在修行中一直重视对心的观照。

智者大师的判教思想尤为注重教法实践的,化法四教中观法不同,但都是以对心的观照与调节为指导。藏教的三乘行人修行的观法是析空观,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体悟万法皆空的道理,由于需要通过分析方能获得空理,所以又被称为拙度观;通教的行人修行的观法是体空观,与藏教的析空观不同,由于根机较利,不需要像藏教行人那样通过思维分析而感知空理,而是直接就能体证,因此又被称为巧度观;别教行人所修行的观法是次第三观,就是对空、假、中三观进行次第有序的观修;圆教行人所修行的观法是一心三观,与别教的次第三观不同,不需要经过次第有序的观修,而是在一心中体证即空、即假、即中之理。

在教理方面,天台宗以圆教为究竟之极谈,但圆教的境界甚深,凡夫众生难以直下承当。但天台宗并非舍弃根机浅钝的末法众生,而是通过藏、通、别、圆四教中应机教法的调停与相应观法的修习,最终悟入实相境界。

天台宗素以教观并重著称,认为理论与实践是不能有所偏颇的,否则就会失去佛陀说法利生的本怀与祖师判教的真意。《教观纲宗》云:“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止观的修行必须要以佛法的教义为指导,而佛法的教理也必须经由止观实践才能真正体证。若无教法用以指导观修往往会南辕北辙、越走越远;若无观修来实践教法则会落入说食数宝的空谈,不得实益。在天台宗的止观的修行中,主张止观并重。止就是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贯注于特定的对象(止),并生起智慧以观照这一对象(观),称为止观。《童蒙止观》云:“当知此之二法(止与观),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在天台宗的修行实践中,主张止与观的修行是不能偏颇的,是应该得到同等重视的。

文章|安详

图片|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