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诗词鉴赏》一二三

2023-01-30

玉连环影·为夏丐尊题小梅花屋图

李叔同

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

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甲寅立春节,息翁

【背景】

郭长海在其编的《李叔同集》中说:“据夏满子《<小梅花屋图>及其他》,原刊于《战地》增刊第6期,1979年9月,作于1914年。”而朱兴和则认为此词最初发表于1918年浙江一师《校友会会志》第16期上。从“甲寅立春节”来看,该年立春为2月4日(阴历为正月初十)。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谱》“甲寅条”(1914年)称:“是年仍在杭任教;为夏丏尊题小梅花屋图。”另《年谱》中记录了夏丏尊的手记:“民初余僦居杭城,庭有梅树一株,因名之曰小梅花屋。陈师曾君为作图。一时朋好多有题咏,图经变乱已遗失,此小词犹能记诵,亟为录存于此,丏尊记。”说明当时为此图题咏者不止李叔同一人,而夏丏尊与李叔同为省立浙江一师的同事,二人甚是投缘,故夏唯对此词仍记忆犹新也。

【鉴赏】

夏丏尊先生于1912年在杭城弯井巷租了寓所,因窗前有株梅树,遂取名为“小梅花屋”,并请陈师曾为其作“小梅花屋图”。画面不到两尺见方,三间瓦房,一棵梅树,屋后有城墙。画成后,李叔同题有《玉连环影》词一首,章嵌题有七绝两首,陈夔题有《疏影》词一首,而夏丏尊本人也题有一首《金缕曲·自题小梅花屋图》词。从夏本人所题的这首词的内容来看,其中有“竹屋竹窗清欲绝,有梅花慰我荒凉意”以及“清上青山青到眼,摇荡烟光眉际”等词语描绘来看,与李叔同这首词大体相仿,说明李叔同的这首词带有一定的写实性。

词很短,只有区区32个字(上下阕各16字),字虽少,然意境却并不重复单调。上阕的“屋老”与“梅花小”,正好形成相互衬映。屋虽老,然并不破败,从一树梅花来看,便可知其充满生气,可谓迎春怒放,一派朝气蓬勃。而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所谓梅傲(高洁)、兰幽(贤达)、竹坚(谦逊)、菊淡(隐士),象征古代文人所具的四种品质。屋不在新,梅不在小,而在乎屋里住着何种人。好风水可润泽人,而人更能够润泽风水。词的下句“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便是这人与风水的绝佳配对。吉屋住善人,自然是风生水起,生气盎然,故诗人诗词创作素材像泉水般汨汨涌来,才思不断。

从下阕来看,主要讲诗人的品质以及人与自然的无缝融合。作为文人,自然以“清闲”为上,不大喜欢被世间各种俗务所缠身,除了必要的社交活动以外,多数时候都将自已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然此处的“天然”却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远离人间烟火的自然环境,二是指秉性恬淡,不与世俗相争,一切顺其自然,乐观豁达。而这个“天然”与前面的“清闲”却是一脉相承,即身处天然之中方能获得片许清闲,若红尘滚滚而声色犬马,岂有清闲可言?夏丏尊所租居的杭城弯井巷在当时虽处城内,然可谓闹中取静,非常适宜闲居恬情。距离小居不远乃是西湖,凭高远眺,西湖中竟能映出西边环山的倒影。

然而正如前面所说,具备优良环境倒是其次,起决定性因素的乃是人的心境,恰如陶渊明所说的“心远地自偏”:心若不远,仅是地偏又有何用?魏晋时的山涛虽隐居于山野,然心中时刻系挂名利,结果被嵇康所耻笑。而夏丏尊先生无疑做到了“心远”,其将一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即便在上海日占期间,其坚守民族气节,矢志不为日本人做事,尽显了中国文人的凛然大义。1946年4月23日夏丏尊先生在上海病逝后,4月27日丰子恺先生在重新《新华日报》上发表社论《悼夏丏尊先生》,誉其为民主文化战线的老战士,为我国的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注释】

①玉连环影:词牌名,然《词谱》《词律》《历代诗余》中均无此词牌。宋代已出现《玉连环》词牌,但与《玉连环影》格律不同,或许是清代中期以后才兴起的自度曲牌。目前可见清·纳兰性德所作的《玉连环影·何处》一首,内容为:“何处?几叶萧萧雨。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从用韵律情况来看,李叔同与纳兰性德二词基本相同。

②夏丏尊(1886-1946):浙江上虞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借款赴日留学,因经济拮据于1907年辍学回国。

③小梅花屋图:是夏丏尊于1912年左右在杭州城里弯井巷租赁的住所,其女夏满子回忆说:“那时候父亲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教书,住在城里弯井巷,租人家的几间旧房子。窗前有一棵梅树,父亲就取了个'小梅花屋'的室名,请陈先生(即陈衡恪)画了这幅'小梅花屋图'。”(金梅《李叔同影事》,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31页)

④诗人:此处指夏丏尊。夏虽为教育家兼翻译家,然善作古诗,为当时诗坛所称许。另外,夏还擅长金石与书法,故作者以“诗人”相称。

⑤诗料:此处指创作诗词所需的素材。

⑥城外西湖:因五代吴越王时曾在凤凰山下建造“子城”,而其时西湖即在城外西侧,故称。

⑦息翁:李叔同在浙江一师任教时所用的别署,初见于1913年5月14日李叔同临摹汉碑《长寿鉤鉤铭》以赠夏丏尊的“题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