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诗词鉴赏》九十三
2025-01-06
送人使南海进香
汤显祖
仙槎出海国,之子爱神区。
凤尾留书箧,龙涎上玉垆。
分麾录油幰,别酒青丝壶。
为问安期枣,何如汉主薄。
【背景】
此诗收在《普陀山诗词全集》,在历代《山志》及相关《地方志》中未见收录。
【鉴赏】
这首《送人使南海进香》一诗,其创作地点并不详细,但从诗中可得知,“送人”二字,可见被送之人与汤显祖比较熟悉;既不远千里到南海进香,可见此人对南海情有独钟,这从“之子爱神区”一语中可以看出。但是前往普陀朝圣,需要“仙槎出海国”,之与陆行相比显然要困难数倍。但是由于“之子爱神区”,对于充满神圣色彩的南海圣境,自然要不畏艰险,一定要来顶礼朝拜。
为了朝礼南海之行,“使者”也做了充分准备,主要有四种:一是“凤尾留书箧”,就是准备了用凤尾草编辑的行囊;二是“龙涎上玉垆”,用的是“龙涎香”,盛具是精致上好的“玉垆”香炉;三是“分麾录油幰”,特意吩咐下人准备了上好的马车;四是“别酒青丝壶”,“别酒”就是戒酒,因为朝山拜佛不能饮酒,否则是对佛菩萨的大不恭敬;“青丝壶”是装饰考究的茶壶,其意思是把车上的酒壶卸下,换上做工装饰考究的茶壶。从上面四句诗可以看出,使者用了上好的行李箱、上好的香料和香炉、上好的车马以及戒酒而饮茶,足见行者的准备精心以及对佛菩萨的虔诚与恭敬。
最后两句诗为“为问安期枣,何如汉主薄”,此二句表面上是在写安期生与梅福,实际上是在写自己:诗人籍助于前往南海朝山的使人向梅福以及秦始皇时避居普陀、桃花一带以如瓜大枣充饥的安期生一并表示问候,并探询和西汉末年隐居普陀的梅子贞的情况,但真实意图则是对于安期生以及梅福那种无拘无束的神仙生活表达了由衷的钦敬与仰慕。
不过从汤显祖现存的诗来看,其中虽然也多次提到诸如“紫竹林”“小白花”“恒河”“潮音”“钵盂”等词语,但从诗文中对于佛教及佛菩萨并没有太多的涉及,仅有“人依大士清”(《观音洞》)及“吹入香炉作道场”(《磐陀看日出》)等少数词语;而这首《送人使南海进香》诗中,大多与道家有关,诸如“龙涎”、“青丝壶”(道家所用水壶)、“安期枣”(安期生)及“汉主簿”(梅福)之类,都饱含着浓厚的道家气息。造成这种原因,大约是汤显祖并没有甚深的个人信仰,其对于普陀山的尊崇,更多的停留在普陀山乃是一座仙山,而求仙访道对于汤显祖这样的世俗人来说,或许有着更多的吸引力。
然而从汤显祖的其他诗作来看,他对于佛教中的禅宗似乎有着一定的兴致,如在《莲池坠簪题壁二首中说:“虽为头上物,终是水云心”、“或是投簪处,因缘莲叶东”。前两句谈到了对本性佛境的向往,后两句则是生起了弃官入佛之念。而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却处处闪烁着佛教的轮回梦幻思想。他说“梦为了觉,情了为佛”,他借杜丽娘之口说出了“这是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可见汤显祖对于佛家理论并不陌生。从总体上说,或仙或佛、亦仙亦佛、时仙时佛,大约是汤显祖矛盾人生的真实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