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文殊心道禅师悟道因缘
2025-01-30
常德府(今湖南常德)文殊心道禅师,太平慧懃禅师之法嗣,俗姓徐,眉州(今四川眉县)人。心道禅师三十岁出家得度,后往成都学习唯识宗思想,自以为达到了极致。
一日,同舍的一位道友诘问他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摐(chuang)然,心识安在?”心道禅师被问得茫然不知应对。
于是,心道禅师便出关游学,周流江淮,后抵舒州太平佛鉴慧懃禅师座下请益。一日,佛鉴禅师夜参,举赵州柏树子公案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这一句话时,心道禅师忽然生起大的疑情来。于是他便就此疑情,日夜参究。提撕既久,一天黄昏,心道禅师豁然大悟。于是他便直趋丈室,拟向佛鉴禅师陈述自己之所悟。佛鉴禅师见他来了,便闭门不出。
心道禅师在窗外喊道:“和尚莫谩某甲。”佛鉴禅师道:“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心道禅师便用拳头击破窗纸。佛鉴禅师于是开门出来,一把揪住他,威逼道:“道!道!”心道禅师便用两手捧着佛鉴禅师的头,作出口啐(唾)状,然后走开。
后来,心道禅师作偈,呈佛鉴禅师云:
“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
佛鉴禅师览其偈,对心道禅师大加赞赏,并给予印可,后又命他分座接众。
心道禅师悟道后,一度应襄州太守之邀请,开法于天宁寺,不久又移居大别文殊寺。
北宋宣和改元(1119),徽宗皇帝听信道士林灵素排佛之建议,下诏改僧号为德士,并令僧尼一律加戴冠巾。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心道禅师抱着随缘应化的乐观态度。
宣和二年(1120)九月,皇帝又下诏恢复僧制。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春,心道禅师预知命终,遂升座辞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之因缘,举完此公案,便说偈云:
“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
后同年闰三月,钟相叛乱,到处烧杀掠抢。心道禅师的弟子们都劝他南逃避乱,心道禅师道:“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
不久,贼兵冲进寺院。心道禅师道:“速见杀,以快汝心!”
贼兵于是举长矛杀之。一时血皆变成白乳。贼兵一见,生大恐怖,于是拿来席子将心道禅师尸体盖上,逃走了。
——摘自明尧、明洁编著《禅宗大德悟道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