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何山守珣禅师悟道因缘
2025-02-07
安吉州(今浙江安吉)何山佛灯守珣禅师,佛鉴慧懃禅师之法嗣,俗姓施,本郡人。出家后,一度参礼庐山开先行瑛广鉴禅师,未能契旨。
于是又改投太平佛鉴慧懃禅师座下,随众参请。过了很久,守珣禅师仍然邈无所入。于是,他便将自己的被子封存起来,发誓道:“此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从此,守珣禅师坚持夜不倒单,白天打坐,晚上经行或站立,其用功之精勤与恳切,如丧考妣,如履薄冰。这样过七七四十九天。
一日,佛鉴珣禅师忽然上堂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守珣禅师一听,豁然顿悟。于是欢喜踊跃,往见佛鉴禅师。佛鉴禅师一见他,便道:“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
为了勘验他,佛鉴禅师问道:“灵云道: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处?”守珣禅师道:“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佛鉴禅师又问:“贤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那里是他未彻处?”守珣禅师道:“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佛鉴禅师遂予印可。守珣禅师于是礼拜,并呈偈云: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鉴禅师看过之后,便嘱咐他要好好护持。当天晚上,佛鉴禅师厉声告诉大众说:“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
圆悟克勤禅师后听说此事,怀疑守珣禅师还未真正开悟,便告诉佛鉴禅师道:“我须勘过始得。”于是派人将守珣禅师召来。一日,圆悟禅师与守珣禅师一同游山,偶然来到一水潭边,圆悟禅师忽然将守珣禅师推入水中,急忙问道:“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守珣禅师道:“潭深鱼聚。”圆悟禅师又问:“见后如何?”守珣禅师道:“树高招风。”圆悟禅师进一步追问:“见与未见时如何?”守珣禅师道:“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禅师此时方信守珣禅师已经大悟,于是便大加称赞。
佛鉴禅师后移居蒋山,守珣禅师亦随而前往,并受命分座说法。
守珣禅师出世后,首住庐陵之禾山,不久又退职隐居故里,后应道俗之迎请,居天圣寺,末后又住持天宁。
守珣禅师曾上堂为众举婆子烧庵之公案后谓众道:“大凡扶宗立教,须是其人。你看他婆子,虽是个女人,宛有丈夫作。二十年簁(shi)油费酱,固是可知。一日向百尺竿头做个失落,直得用尽生平腕头气力。自非个俗汉知机,洎乎巧尽拙出。然虽如是,诸人要会么?雪后始知松柏操,事难方见丈夫心。”
守珣禅师住山期间,经常告诉弟子们说:“先师只年五十九,吾年五十六矣,来日无多。”绍兴甲寅(1134)年,守珣禅师退出天宁法席,告诉其在家弟子双槐居士郑续云:“十月八日是佛鉴忌,则吾时至矣。”并乞还鄣南。十月四日,郑续居士便派他的弟弟道如禅师前往问讯。守珣禅师道:“汝来正其时也。先一日不著便,后一日蹉过了。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明早可为我寻一只小船子来。”道如禅师问:“要长者,要高者?”守珣禅师道:“高五尺许。”
三天之后,守珣禅师便令僧鸣钟集众,端坐如平时。侍者请求他留下遗偈,守珣禅师道:“不曾作得。”言讫而逝。
——摘自明尧、明洁编著《禅宗大德悟道因缘》